想要更直观地了解永泰【当地】认证,IATF16949认证多家服务案例产品的特点和功能吗?我们为您准备了视频介绍,相较于图文,视频更能让您轻松掌握产品的核心卖点。
以下是:永泰【当地】认证,IATF16949认证多家服务案例的图文介绍
博慧达ISO9000认证有限公司将以高性能的产品、合理的价格吸引各方来宾、专业的售前售后服务打动顾客;让顾客因创造价值而满意,做永远的朋友!


AS9100D认证需要识别的过程有哪些 AS9100D认证要求需要建立如下过程: 1、设计和开发过程: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设计和开发过程,以便确保后续的产品和服务的提供(ISO9001:2015 8.3.1); 2、监视和测量资源:组织应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要求校准和检定时的召回,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过程(AS9100D 7.1.5.2); 3、工作转移:组织应建立、实施和维持一个过程以策划和控制临时或者 的工作转移,以确保工作对于要求的持续符合性。该过程应确保工作转移的影响和风险得到管理(AS9100D 8.1); 4、风险管理: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过程,用于管理运行风险以实现适用的要求,包括适合于对组织及产品和服务的要求(AS9100D 8.1.1); 5、技术状态管理:组织应策划、实施和控制适合于组织及其产品和服务的技术状态管理过程,以确保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物理和功能属性的识别和控制(AS9100D 8.1.2); 6、产品安全:本组织应根据本组织和产品的具体情况,对整个产品寿命周期内确保产品安全所需的过程,做好计划、执行和控制工作(AS9100D 8.1.3); 7、假冒伪劣产品:组织应策划、实施和控制适合于组织和产品的过程,以防止仿冒件和可疑仿冒件的使用和混入交付给客户的产品中(AS9100D 8.1.4); 8、设计和开发更改:组织应实施一个过程,其含有对于影响客户要求的更改,在执行之前,通知其客户的准则(AS9100D 8.3.6); 9、来料管理:本组织应建立一个过程,对测试报告中的数据进行评估,确认产品是否符合要求(AS9100D 8.4.2); 10、特殊过程:工艺输出无法用后续监控或测量方法进行验证的,本组织应根据具体情况,对上述过程做好安排(AS9100D 8.5.1.2); 11、不合格输出的控制:本组织采取的不合格控制过程,应保持文件记录信息(AS9100D 8.7)。



ISO45001认证2018审核要点 一)文件审核或一阶段非现场审核: 体系文件是否已经描述必要的运行准则(是否覆盖与以下因素相关的过程): 1)危险源辨识结果(包括变更); 2)与OHS绩效有关的风险; 3)合规义务; 4)相关方。 二)一阶段现场审核: 收集并评价组织必要的运行准则文件: 1)与危险源辨识结果相对应的措施清单; 2)与组织责任有关的场所、设施、过程的控制措施,如危化品仓库的管理制度、喷涂车间现场管理制度等; 3)与方针目标、危害因素检测、工伤事故、员工福利健康等有关的运行程序或管理制度。 4)与相关方(供应商、承包方、外包方或受OHS影响的人员或区域)有关的管理措施。 配合合规性评价结论、监测结果等绩效来评价这些运行准则策划的充分性和运行控制的有效性,并对关键场所进行现场观察。 三)二阶段现场审核: OHS主管部门: 1)抽查与危险源辨识结果有关的控制措施,收集与重要风险有关的运行准则和控制证据; 2)抽查与关键场所、特种设施、安全设施等有关的运行准则和运行控制证据; 3)与重要相关方(如承包、外包、外来人员等)等有关的契约、协调、监视、施加影响等证据。 各职能部门、产品和服务提供的现场,采用过程方法,重点观察并记录下列因素有关的控制措施的现场实施状态,包括资源的充分性、措施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特别是个人防护状态; 1)与产品(原辅材料、半成品)和服务、活动、设施有关的危险源; 2)关键场所(服务现场、职业危害因素工序、危化品仓库、食堂等); 3)特种设备、安全设施。 4)相关方人员。


1、 符合性 质量体系文件必须做到以下两个符合性: (1) 符合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2) 符合所选质量保证模式标准的要求。 这两个符合性,也是质量体系认证的基本要求。 2、 确定性 在描述任何质量活动过程时,必须使其具有确定性。即何时、何地,由谁,依据什么文件,怎么做及应保留什么记录等必须加以明确规定,排除人为的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过程的一致性,才能保障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3、 相容性 各种与质量体系有关的文件之间,应保持良好的相容性,即不仅要协调一致不产生矛盾,而且要各自为实现总目标承担好相应的任务。从质量策划开始就应当考虑保持文件的相容性。 4、 可操作性 质量体系文件都必须符合企业的客观实际,具有可操作性。这是文件得以有效贯彻实施的重要前提。因此,应该做到编写人员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使用人员及时反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力求尽快改进和完善,确保文件可以操作且行之有效。 5、 系统性 质量体系本应是一个由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构成的有机的整体。而在体系文件编写的过程中,由于要素及部门人员的分工不同,侧重点不同及其局限性,保持全局的系统性较为困难。因此,应该站在系统高度,着重搞清每个程序在体系中的作用,其输入、输出与其他程序之间的界面和接口,并施以有效的反馈控制。此外,文件之间的支撑关系必须清晰:质量体系程序要支撑质量手册,即对质量手册提出的各种管理要求都有交待、有控制的安排。作业文件也应如此支撑质量体系程序。 6、 简化 简化可获得如下效果: (1) 节省; (2) 减少差错; (3) 降低人员素质和培训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员的流动性增加,简化的效果更明显。一个简化的系统(过程)是更为可靠的系统(过程)。 7、 优化 每个程序和过程都应权衡风险、利益和成本,寻找 的折中,从而实现在特定条件下的优化目标。 研究优化,首先要明确目标,然后要搞清约束条件(包括各种可能的负面效应),并找出其间的规律才能寻求 方案。 这种优化的思路和方法应贯穿于文件编写全过程。在文件实施中要继续进行动态优化,才能获得 增值效果。 8、 预防 预防是质量保证的精髓。在体系文件编写中,要预先对可能的各影响因素作出有效控制的安排。对质量策划活动,更应给予特别的关注。还应注意如何发现潜在的不合格因素并施以预防措施。 9、 独立性 在关于质量体系评价方面,应贯彻独立性原则,使评价人员独立于被评价的活动(即只能评价与自己无责任和利益关联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公正性。同理,在设计验证、确认、质量审核、检验等活动中,贯彻独立性原则也是必要的。 10、 区别 在各种管理活动中要反对一刀切,实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从问题的重要性和实际情况出发决定对策。如产品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内部审核计划安排、设备、工装、检测设备和计量器具等管理活动中,更宜体现区别对待,分清轻重缓急,以便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需要的方向上去。 11、 闭环 任何管理活动的安排均应善始善终,并按照PDCA循环力求不断改进。开环意味着管理中断,半途而废,前功尽弃。闭环也是检查质量体系运行是否正常的一个有效方法。在闭环管理中,不断检查和评价管理的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是至关重要的。如合同管理,应从接受合同前的评审、合同执行中的控制与协调,直到能按质、按期交付实施全过程闭环管理。接口控制不良是造成开环的“常见病”。 12、 制衡 在管理职责方面,从机构的设置、职能的分配,职责、职权的赋予和相互关系,都应注意到权力的制衡原则,只有权力受到制约,才能避免质量体系过分依赖某一个领导者,才能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以保证当偏离质量方针、目标和标准要求时能及时纠正。 有的企业进行机构“改革”,为了强化生产指挥,将采购、检验、生产、技术均归于一统,其结果生产任务、计划虽得到更有力的保障,但产品质量却明显滑坡。 有些企业没有独立的检验部门,独立的质管部门,使得监督、检验把关的职能难以实施到位。 13、 补偿 所谓补偿就是对复杂事物,运用调节的方法来控制其达到规定的要求。例如,在一个复杂的尺寸链中,要保证 装配的封闭环的尺寸精度,简单而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补偿环后,通过补偿环来调节,从而控制封闭环的精度。在质量管理中,也可以运用这一原理,改善控制的效果。如设备、工装、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的检查,校准周期就可作为一个补偿环节,通过及时调节周期,可实现更有效而节省的控制。 14、 动态控制 ISO9000标准要求对质量体系实施动态管理。从顾客的质量要求,到体系文件和质量活动都应该着眼于动态控制。 实施动态控制,要求不断跟踪情况的变化和运行实施的效果,并及时、准确反馈信息,调整控制的方法和力度,从而保证质量体系具有健壮性,能不断适应质量体系环境条件的变化,持续有效地运行



正确的做法是:在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运行中,使用各种方法识别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在此基础上,首先对照所识别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评价,评价出哪些“环境影响”和‘“风险程度”已经违反或超出了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规定,从而立即将其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和(或)“重大危险源”对于其他“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可以使用头脑风暴法、水平对比法、过程分析法、多因子打分法,LEC法、风险估算法等进行评价,以确定其是不是“重要环境因素”和(或)“重大危险源”。由此可见,在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的过程中,已经首先考虑了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避免了其他评价方法把已经违法或超标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错评为“一般影响的环境因素”和“具有可容许风险的危险源”,同时为确定环境目标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进行了初步筛选。认证
